綠化深水步?!
今天看報,房協正計劃斥資數千萬綠化深水步,心裡有點納悶。什麼市區重建、都市更新,為的不是舊區居民的需要,而是改善營商環境、吸引遊客和提升樓價等。記者問途人綠化深水步好不好?有人說好,因為可以令該區展現新氣象;有人說不好,因為跟深水步那陳舊和尋寶的感覺不配合。我覺得,深水步的街坊好像隱沒在這些計劃和意見當中。香港就是這麼怪,發展一個地方跟那地方的人可以很沒有關係。那裡生活的人,頂多是被討論的客體。貧窮、陳舊和地攤成了深水步的標記,未來,綠悠翠坊、懷舊地磚和新型雕塑又會為她改頭換面。綠化,不是這樣虛偽的吧。 數年前,因工作關係,經常到舊區洗樓,才發現自己的無知和社會的荒謬。小時候,很討厭深水步,但因為父親假日愛往鴨寮街尋寶,我也得無奈跟隨。當時,深水步給我的印象是:擠迫、污穢、陳舊、色情,還有,在夏天,很多大叔阿伯穿著底衫白背心和短褲周圍走。這些印象,很難令我喜愛她。 直至那年夏天,透過探訪,認識到舊區的街坊,發現了不一樣的舊區。從前,我只是舊區的遊人,不會上樓,不會了解居民的生活狀況。而從小家住公屋的我,實在無法接受表面風光的香港還有人住在六七十呎的板間房、床位,甚至籠屋。那時認識一位七十多歲的伯伯,住在板間房幾十年,香港變了很多,他卻依舊住在同一斗室之中,租金由幾十元到現在的千多元。說來不無唏噓。最諷刺的是,伯伯做了幾十年的建築工人,蓋過不少高樓豪宅,到頭來,自己的居住環境卻沒有任何改善。 「經濟好,基層市民的生活自然會改善」,一派胡言。 而我,也終於明白那些大叔阿伯為何穿得那麼「性感」。在三十多度的高溫下,板間房沒窗沒空調,不這麼穿才怪。其實,從來都是我的無知罷了。如果沒有接觸和了解,舊區不過是舊區,那裡生活的人,就不過是在那裡生活的人,跟我談不上什麼關係,或是擦身而過,或是視若無睹。那裡的一切,彷彿是自然的景象。就這麼簡單,這麼不用思考。我們也不會問:為什麼舊區的人那麼貧窮?香港的重建政策、房屋政策和城市規劃又是什麼一回事?有什麼問題?為什麼要用數千萬去綠化地鐵站出口? 還有, 為什麼我們只懂得問綠化好不好? |
0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
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[Atom]
<< Home